中国故事丨去“有风的地方”看乡土中国治愈力
 日期:2023-02-25   浏览:848   来源:江苏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基地  返回列表

早春2月,云南大理凤阳邑村,“有风小院”门口,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在石板路上排起了长队。近日,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热播,跟着电视剧沉浸式体验了乡村“慢生活”的观众,把电视剧取景地——云南大理、剑川等地当作疫情后第一次旅行的目的地,苍山洱海成为他们向往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
海报设计:陆烨 海报摄影:杨继培

据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统计,春节假期全州共接待游客423.93万人次,同比增长219%,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.6亿元,同比增长162%。山水田园,古风民情,返璞归真,让人们重新认识乡土中国在治愈身心方面的独特价值。

“追剧旅游”在云南呈爆发式增长

青砖灰瓦,白墙画壁,走进大理的刘官厂村凤阳邑,青石板路干净整洁,传统白族民居古色古香,游客流连忘返。

随着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热播,凤阳邑这个苍山脚下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迅速走进人们的视线,成为大理除苍山洱海外的又一张靓丽名片。

“电视剧我一集不落地看了,田园生活让我着迷。”游客李慧说,她和朋友专程从成都坐高铁到大理“追风”。

“电视剧播出后,村子游客量从单日不足100人增加到春节期间单日近10000人。”刘官厂村驻村第一书记陈琴说,乡村振兴与影视产业融合,村子文旅产业快速发展,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创业。

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,游客驻足拍照。新华社记者 陆烨摄

电视剧另一取景地剑川县沙溪古镇,春节期间的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37.02%。“此前,沙溪已有一定知名度,《去有风的地方》播出后,进一步提升了沙溪知名度和热度。”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婷说,剑川的旅游市场“起风了”,旅游热仍在持续。

乡村“慢生活”放松城市人身心

沙溪古镇,玉津桥上,一队马车缓缓从桥上走过。这里曾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,入藏的商队在这里停下来,享受一段蓝天绿野、山水相依的田园生活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,古镇上的寺登街、古戏台、兴教寺都是电视剧《去有风的地方》中经常出现的风景。

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玉津桥美景。苏金泉摄

《去有风的地方》以“慢”为基调,从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、离开都市找寻自我等多个维度交织谱写出当下年轻人对自我实现、心灵自由的看法。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认为,这部剧让观众在润物无声中感受到乡土中国的治愈力。

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古戏台。苏金泉摄

据介绍,“新大理人”中,有许多是喜欢“慢生活”的文化人、艺术家、手艺人,他们在山水田园间找到了心灵的安居之所。

毕业于广州美院的曾纪荣,原先在广州从事摄影工作,2018年初来到大理,古村落里安静古朴的生活吸引他留下来,创建了插画工作室,乡村生活成为他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。

曾纪荣的选择很有代表性。在中国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的今天,面对都市职场压力,人们开始渴望慢下来,走进田庄、山林、马场,重新认识自我。

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、教授杨乘虎认为,“中国乡土文化中质朴厚重的生活关系和智慧启迪着人,安慰着人,鼓舞着人。”杨乘虎说,这种生态感造就了一种召唤力,体现人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坚守和深刻理解。

城乡文化深度融合的典型

先锋沙溪白族书局,坐落在剑川县距沙溪古镇约两公里的地方。书局依托村子的旧粮仓改造而成,外立面土砖土墙完好地保留着过去的风貌,里面却全然是现代书店的模样——两万余册图书吸引着村民和游客,成为一座“精神粮仓”。

游客在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内看书和挑选文创产品。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 摄

常有游客点上一杯咖啡,在书局坐上半天。“除让游客阅读、拍照打卡外,我们还努力把这里建成一个社区型书店。”店长胡姣说,书店会邀请周边村子的家长带着孩子到这里读绘本;孩子们放学后,可以到这里写作业。

书店对面有一个由昔日烤烟炉改建而成的“诗歌塔”——盘旋而上的楼梯间写满中外诗人的诗句,登上塔顶就能看到“诗与远方”。

在大理市喜洲古镇内,绿油油的田野生机勃发,蓝续喜洲田园店紧挨着田野,远道而来的游客在店长张翰敏指导下体验扎染,欢笑声不断……

游客在大理市蓝续喜洲田园店体验扎染。新华社记者 曾维摄

今年39岁的张翰敏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。2013年,她离开大城市,返回家乡开办扎染店。她说:“白族扎染技艺发源于洱海畔的乡村,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窗口。”

经过扎花、浸染、拆线等步骤,当布团再次展开时,一块纹样精美的方巾呈现在眼前。重庆女孩黄莎被自己的作品惊艳到,她感叹:“大城市生活节奏快,很难抽出两三个小时制作一件扎染作品,但在大理可以。”

“当前,中国乡村正呈现出新价值,成为能让久居城市的人获得‘治愈’的地方,大理在这方面体现得尤其明显。电视剧带来的流量只是一时的,当有一天流量褪去,我们希望村庄依旧保有治愈力,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。”作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的陈琴说,依托“有风”流量,村子站上新的发展起点,今后将着力提升古村落文旅品质,聚焦产品、内容和业态,通过组织引领和产业发展继续助推乡村振兴。

“有风小院”的本意是希望人们去温暖的地方,找到幸福快乐以及重新出发的力量。藏在山里的“桃花源”,永远是中国田园牧歌式诗意美学的精神原乡。

总策划:赵丹平、顾钱江

监制:闵捷

统筹:卫铁民、李怀岩

记者:闵捷、丁怡全、陆烨

视频:曾维(部分素材来源:大理市融媒体中心、剑川县融媒体中心)

新华社对外部

新华社云南分社

联合制作

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

来源:新华社


<上一篇:山水生“金”促振兴——重庆城口巴山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观察下一篇:张继新代表——勤勤恳恳,服务“三农”发展(代表委员履职故事)>
0.146

联系我们
展开
  • 微信扫码咨询
  • 微信扫描咨询客服
  • QQ客服
  • 陈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陈老师
  • 刘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刘老师
  • 杜老师 点击这里咨询杜老师